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今日视点:两招看透一个人:亲测有效

2023-02-17 17:06:00 来源:精读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 2017/2000 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 3413 天

思想家狄德罗说过一句话:" 人类既强大又虚弱,既卑琐又崇高,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视而不见。"

人心是难测的,并不是女人心海底针,每一颗心都是神秘而善变的,任何人都没有行善或者作恶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资料图】

所以我们无法看清任何一个人,但是好在美好的生活并不需要百分百精准,如果我们能把握住大概率的 80%,我相信肯定不会太差。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判定一个人是否值得付出或者信任呢?

1. 看他拒绝了什么比较利益?

看到过一句话," 真正构成一个人的,不是‘接受了什么’,而是‘拒绝了什么’。"

也就是说,人在没有历经什么诱惑之前,总会高估自己道德底线。

所以我们看一个人,第一要看他拒绝了什么比较利益。

但在谈利益之前我们得谈谈 " 前提 "。

在 " 哲学中国网 " 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马克思说 :" 我们首先应该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作为一个现实的人,你必须首先吃、穿、住以及其他东西,然后才能开展历史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物质利益以及物质利益需要,仍是第一位的需要,它是人的生存或存在的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一切都无从谈起。

一个高尚的人可以完全不要自己的利益吗?很清楚,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的存在都需要物质前提,一个高尚的人也不例外。

从人的本性哲学出发,利益是大于高尚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先有 " 前提 " 才能谈道德。

所以我前面说到看人的第一点是看 " 比较利益 " 而不是 " 利益 "。

如何详说呢 ? 看看《拒不受鱼》故事。

战国时代公孙仪,他喜吃鲜鱼,特别喜欢吃新鲜甲鱼。

在他刚当丞相的那段时间里,送鱼者纷纷上门,都被公孙仪一一回绝。

公孙仪的弟弟对此很不理解,问:" 你素来喜吃鱼,为何别人好心送来,你却不收呢 ?"

公孙仪答道:" 如果我现在接受别人送的鱼,到时候就会为了迁就送鱼的人,歪曲了法律。

我是执法的人,如果我知法而又违法,就会被罢免相国的职务。一旦我的相国职务被罢免了,既便我喜欢吃鱼,这些送鱼的人也不会送鱼给我了。

而那时我已被罢了官,也没钱自己去买鱼。但是如果我现在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就不会贪赃枉法,不会循私情,那么也就不会被罢官免职了。

这样就算我不接受别人的鱼,我爱吃鱼的口味一辈子不变,我照样可以用自己的俸禄买鱼吃。"

这就是比较利益,不为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而影响自己的长期利益,知法懂法有敬畏心,没有侥幸心理,追求利益的长期安全和稳定性。

就拿最近很火的《狂飙》来讲吧,高启强对陈书婷确实是好得不得了,但是陈书婷想得的安全稳定的婚姻,最终也没有如愿,并且连性命也赔进去了。

如果从比较利益讲,陈书婷不选择高启强才是正确的。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诱惑是闪着光的别人家的金子,侥幸是冒名顶替的状元郎,其实都是有巨大的潜在风险的。

看透一个人,要看他如何做比较利益选择,他是选择违法还是正义。

2. 看他做了什么实事

在电影《私人订制》里,有这样一个片段:

电视台采访葛优主演的杨重,问他 " 如果你有一百万,你愿意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吗?"

杨重回答:" 愿意 "。

后来记者逐渐加码问他一千万呢?一个亿呢?杨重都是肯定的回答:" 愿意,十个亿都行。"

最后问他 " 如果你有一辆汽车,你愿意捐给别人吗?" 杨重直摇头。

" 你有十个亿都愿意捐,为什么一辆车就不行呢?"" 因为我真有一辆车。"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个梗,大笑之后不免感慨,人是何等虚伪。

所以我们看一个人,第二要看他做了什么实在事,而不是只知道口嗨。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如果不干实事就是误人、误己,这样的人表面功夫做的再好也无法承担起应负担的人生责任,是不值得交友或者信任以及托付的。

因为遇到事,就像一滩烂泥。

说到做实事,我们都应该以曾国藩为榜样——脚踏实地,克勤小物。

曾国藩教导弟弟," 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脚踏实地好理解,什么是 " 克勤小物 " 呢?

曾国藩有一则专门讲 " 克勤小物 " 的笔记,对 " 克勤小物 " 进行了深入地解释。

" 自古以来,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以克勤小物做起的。百尺的高楼,从平地而起;千丈的丝绸,由一尺一寸织出;万石重的钟,是一铢一两积累起来的。"

" 仲山甫从早到晚勤奋地工作,不肯停歇。人如果足够勤劳,则无论大事小事都不敢怠慢。

诸葛亮做宰相,杖罪以上的刑法都亲自临决。

杜慧度从政,像治理一个家庭一样细致。

陶侃行事细腻,就连竹片木屑等都当作有用的东西保留起来。

朱熹说做学问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从政的人也必须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够取得成功。"

曾国藩从仲山甫、诸葛亮、杜慧度、陶侃、朱熹等人做事、从政、做学问时的具体做法,说明只有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在各类人才当中,曾国藩偏爱那些踏踏实实做事,话不多的人。

在湘军将领中,这类人才的典型人物是李续宾。李续宾平时很沉默,但只要他一张口,那就是名言,一句话就可以把事情定下来。

在《曾国藩家书》就能解读到,虽然曾国藩公务繁忙,却将日常事务安排得很有条理。不论做官办事,他总是亲力亲为。

曾国藩说:" 天下事总是在局外呐喊无益,必须躬身入局。"

事都是越做越顺的,总是站在局外空喊口号,得不到半分进益。

必须自己亲身入局,才能在实践中积累真知。

在写给李芋仙的赠言中,曾国藩谈到做事要讲 " 五法 "。

所谓 " 五法 ",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身到,就是要亲身去实践,凡事唯有做过才知其中深浅;

心到,就是遇事要用心分析,不可随意妄加猜测;

眼到,就是凡事认真观察,切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手到,就是事后勤于记录整理,用以总结经验教训;

口到,就是托付他人办事,一定要交代清楚、反复叮咛。不发妄言、不当看客,虚心实干则近于成功。

可见曾国藩就是实干家的代表,也说明了干实事的重要性。

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知乎上历史学硕士,中学历史老师 " 老苏带你玩 " 写到,曾国藩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且文人从军,组建湘军,力挽狂澜,剿杀太平天国后,以镇主之功全身而退,善始善终。

如此之人当世罕见,也与他在干实事的过程中的体会有关,只有做的多了,才能更好的避免错误,也只有做的多了才会有长进和体会。

如此,要想看透一个人,要看他做了什么实事,而不是喊了什么口号。

因为行动可以投射出思想。

3. 写在最后

非常喜欢作家杨奇函的一段话:

" 维持我们节俭的,可能是我们的贫穷。

维持我们检点的,可能是我们的丑陋。

维持我们低调的,可能是我们的平庸。

维持我们钻研的,可能是我们的笨拙。

促成我们义无反顾的,可能是我们的走投无路。

激发我们看淡一切的,可能是我们的一无所有。

我们心无旁骛,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去从容。

我们刚正不阿,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资格被诱惑。"

人性不可测量,但是我们任然有据可循,不图谋看人一针见血,也期待可以有依有据。

就像我看到的一句话:你要嫁一个本身就很好的人,而不是只对你好的人。

所以交友要看人,嫁人要看人,谈合作要看人……

找对了人,路就好走多了。

以上共勉。

作者:琴晴情卿,精读读友会会员。琴棋诗画都喜欢,柴米油盐也乐意。

↓免费试读《精读君通识词典》前 30 个词条

关键词: 脚踏实地 也就是说 因为我们没有

上一篇:河北春运客流量大幅回升 铁路公路民航累计客运量同比增长30.12%
下一篇:最后一页